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常识清单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常识清单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常识清单

微信扫码分享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常识清单
《语文课程规范》对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规范》对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的要求是:要可以或许在通读文章的根蒂根基上,理清思路,懂得次要内容,体味和推敲紧张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感化;在阅读中懂得叙述、描写、阐明、议论、抒情等表达体式格局;观赏文化作品有本人的感情体验,初步贯通作品的内涵。

记叙文阅读一样平常有如下考虑:

1.内容懂得和归纳综合

2.懂得感情

3.句段感化

4.词句懂得

5.人物抽象归纳综合和剖析

6.写法剖析

7.赏析语言

8文章标题的懂得

9.安身于文章某个角度的拓展探究

记叙文常识清单

1、记叙文的要素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需具备六大根本要素:人物、时间、地址、变乱的起因、颠末和成果。如《羚羊木雕》一文,时间晚上,地址我的家里;人物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起因我把宝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颠末在爸妈逼迫下,我向万芳索回羚羊木雕;成果一一好友万芳为了避免使我尴尬,主动把羚羊水雕还给了我。

2、叙述体式格局及感化

1.倒叙:按人物经历或工作开展的时间先后挨次所进行的叙述。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时间为挨次记叙了祖孙三代人散步的情景。感化:使人物、变乱的叙述善始善终、脉络分明,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2.倒叙:把后发作的事提到后面叙述,然后再倒叙后面发作的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中间描绘背影,结尾再现背影,采纳了倒叙伎俩。感化:防止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弯曲勉强;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加强文章的活泼性;使文章内容比照光鲜,突出中心。

3.插叙:在叙述次要过程当中,由于表达的必要,间断了本来的叙述而插进另外一段有关内容的叙述,这段拔出的叙述结束后.再持续本来的叙述。如《羚羊木雕》回首我和万芳诚挚的友情,采纳的就是插叙伎俩。

感化:对情节起补充、烘托感化,使文章内容空虚,布局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丰厚抽象,突出中心,使读者感触有张有弛,活跃轻松。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顶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复杂的补充交接。如《智取生辰纲》第12自然段,冲破答案说根由,枣客原是晁盖、吴用等七条豪杰,属于补叙笔法。感化:起补充、丰厚、深化叙述的感化,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感化。

3、记叙线索及感化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串全文、将资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局部联结成一个统1、和谐的有机体。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1)焦点人物,如《闻一多师长教师的说和做》,以闻一多师长教师的言行动线索;(2)焦点事物,如《羚羊术雕》一文环绕羚羊木雕叙述变乱;(3)焦点变乱,如《智取生辰纲》的线索就是智取生辰纲;(4)时间,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定时间挨次展开叙事;(5)地址,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鲁达的行迹为线索,构成为了问救打走的完整的情节布局。(6)作者的感情,如魏巍的《我的教师》存在一条豪情线:同忆依恋忖量。

感化: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变乱有机地连在一块儿,使文章层次分明、层次清晰。

4、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包含第一人称(我、我们),即我称;第二人称(你、你们),即你称;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即他称,文中间接以或人的名字进行叙事,也属于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间接表达的体式格局,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发生一种亲切、真正的感到;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间接表达作者本人的思想豪情。

第二人称常呈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文章中,按照表达的必要,机动地呈现跌荡放诞起伏之美。使文章出现出感情的跌荡放诞起伏。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机动,能把人和事间接揭示在读者面前目今,因此第三人称写法被称为全知全能写法。

5、记叙文中的表达体式格局及感化

1.记叙:把人物或变乱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离的场景或变乱的片段贯串起来,让读者对变乱的全貌和开展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清晰的懂得。

2.描写:对人物、变乱和环境等所做的栩栩如生、过细入微的刻画。包含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1)环境描写

环境包含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端紧张的干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次要指故事发作的时代布景,它揭露了各类复杂的社会干系,如人物的身份、位置、生长的汗青布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勾当的具体场景,如地址、气候、时间、风光、局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含人物勾当的地址、季候、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施展阐发人物的身份、位置、性格、表情以及衬着氛围等都有很多的感化。

(2)人物描写

按描写内容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步履描写、心理描写和模样形状描写。

①表面描写(肖像描写):对边幅、姿恋、服装的描写。

②语言描写:经由过程本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办法。感化:能间接施展阐发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③步履描写(举措描写):是经由过程对人物本性化的步履、举措的描写,来揭露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办法。

④心理描写:是经由过程分解人物的心理勾当(如内心感触感染、意向、愿望、思索、思想妥协等).发掘人物的思想豪情,以刻画人物抽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办法。

⑤模样形状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五种描写办法的感化:施展阐发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或鞭策情节开展;或揭露文章主题。

按描写角度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经由过程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步履、语言、心理等揭露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应作品主题。经常使用的肖像描写,它不但在于勾勒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逼真,揭露人物的性格特性。

正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归纳综合地说,就是经由过程其别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退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触感染中写出未退场人物的性格。

如《背影》一文对父亲买橘子的举措描写属于正面描写,写这时候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属于正面描写,正正面描写分离,把父亲的爱子深情描写得极尽描摹。

3.议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体式格局: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感化:承先启后;管辖全文;激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蛇添足的感化。

4.抒情:分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间接倾吐内心感触感染的抒情体式格局;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豪情表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体式格局。

感化:表达作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豪情共识,使文章具有强大的传染力。

6、施展阐发伎俩及其感化

1比照:经由过程比拟,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施展阐发文章的主题。

2.烘托(正面衬托):以主要的人或事物烘托次要的人或事物,突出次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豪情等。同类事物烘托是正衬,相反事物烘托是反衬。

3.欲扬先抑:先褒扬再鼎力歌颂所描写的工具,高低文构成比照,突出所写的工具,收到出其不意的动人后果。

4.象征伎俩(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拜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加强了文章的施展阐发力。

5.挖苦伎俩:运用比方、浮夸等本领和办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穿、批判和讪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风趣。

6.虚实分离: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叉一块儿表达同一样的感情。感化是光鲜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风景的特点,突出大旨。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根蒂根基上融入作者的豪情,涵蓄地拜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8.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为主,感情是涵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风景中自然地渗入渗出了作者的感情。

9.动态分离:对事物、风景作静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瓦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0.点面分离:叙写变乱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非凡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分离能反应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变乱的遍及意义和非凡意义。

11.以小见大:抓住最能表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粗大却包括典范意义和糊口哲理的大事件来叙写,使立意深刻。

7、布局伎俩及其感化

1.伏笔呼应:伏笔是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呈现的人物或变乱预先做出提示或表示,从而使人物的呈现、变乱的俄然发作,显得自然、公道,读者易于懂得。呼应是指对后面所写的有关事实作必要的回应,可以表现文章情节的连气儿性和规划严谨,内在接洽显得更加紧密,能及时唤起读者的联想和回味,有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2.跟尾过渡:是文章内容转换的一种紧张本领,也是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跟尾的一种罕见的方式。它像桥梁一样,具有承先启后的感化,不但可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布局严谨,并且有助于施展阐发主题思想。

3.悬念:在情节开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冲突抵触,使人发生关怀事物开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勾当,使文章张弛有度,情节弯曲勉强,吸引读者。

4.铺垫:铺垫是为次要人物进场或次要变乱发作发明条件而侧重描述衬着、进行衬托烘托的一种施展阐发伎俩。次要感化是起衬托感化,鞭策情节,突出人物等等。

5.详略:按照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与中心思想干系紧密亲密的是次要内容,要详写;干系不紧密亲密的是主要内容,要略写。详略妥当,使文章犬牙交错,突出人物抽象特征;笔法富于变革,重点突出,表现主题思想。

8、修辞伎俩及其感化

1.比方:是用某一具体的、粗浅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阐明另外一种抽象的、高深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的一种修辞办法。感化:用在记叙、阐明、描写中,能使事物活泼、抽象、具体,给人以光鲜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抽象具体,使高深的道理变得粗浅易懂。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感化: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发生光鲜的印象,发生激烈的豪情。引起共识。

3.浮夸:对事物的抽象、特征、感化、水平等作扩大或减少描绘的一种修辞办法。感化:可以引起丰厚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激烈共识。

4.对偶:布局不异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摆列在一块儿。感化:方式上音节划一匀称、节拍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会合,归纳综合力强。

5.排比:把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布局不异或相似的语气分歧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摆列在-起,就构成为了排比。感化:加强语势,说服力强,传染力强,起强调感化,激烈表达作者的思想豪情。

6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方式透露表现出来。感化:引起读者爱好,引起读者思考。在布局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先启后、使层次清晰的感化。

7.反问:只问不答。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断定的意思,因此,不必要答复。感化: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思考。

8.反语:即凡是所说的说反话 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感化:比间接说更有豪情,更有力度。

9.重复:按照表达必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几回再三呈现的办法。重复可以是连气儿的,也可隔断呈现。

10比照: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拟的办法。感化:强调、突出,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11.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间接呼喊,而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伎俩。感化:能增加抒情后果,加强传染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常识清单相关文章: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600字作文中考记叙文【7篇】

2021中考记叙文阅读题:莫言

中考记叙文作文范文800字三篇

中考记叙文怎么写?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推荐

中考记叙文800字满分作文【三篇】

2014中考记叙文 :生命的空间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600字作文中考记叙文

描写母爱作文中考记叙文

伟大的父爱作文中考记叙文600字

用五招搞掂中考记叙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常识清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uexifangfa/ff/10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