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语文 >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白云滩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讲学稿中,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武昌首义

D.义和团运动

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3.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4.)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8.如图为《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探索

D.伟大的抗日战争

11.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1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题号前括号中填写“T”,错误的填写“F”。)

1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

14.“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犹如混沌中的盘古,抡起巨斧,在努力斩破黑暗,斩出一片光明。而那片光明最终在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上绽放了”这段话中“那片光明”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

()

15.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

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请分别写出与图一、图二相关的战争名称。(2分)

(材料三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2)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材料一、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2分)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2分)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2)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2分)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3)材料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

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18.(10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2分)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3分)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2分)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3

B

BA

4---6

DCA

7---9

DDC

10----12

CBA

二.

判断题:

13.F

14.F

15.T

三.

材料分析题:

16.(1)三民主义;中华民国(2分)

(2)爱国;奉献;百折不挠;不怕困难等(写到两点即可得2分)

17.(1)民主、科学(2分)

(2)五四运动;(1分)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1分)

(3)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2分)

18.(1)60年代:军事企业;70年代:民用企业;(1分)

意义:引进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分);

(2)戊戌变法(1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2分);

(3)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

(4)要坚持党的领导;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非常艰辛;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国作出努力甚至牺牲;落后就要挨打;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言之有理,写对两点即可得2分)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就八年级考试试卷做以下分析:

一. 试卷结构

这张语文试卷共四大题,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内容比安排合理,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卷面分析

本次考试最高分108分,最低分16分。卷面上出错率较高的题有积累与运用部分的第一题,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现代文阅读部分分为课内文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文部分掌握的情况较好。文言文第一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好,翻译部分也需要努力。

作文部分完成较好,但总体情况仍需要加强学生阅读和写作训练。

三.存在问题

就本次考试情况而言,存在了一下问题:

1.学生基础掌握有的牢固,有的不牢固。

2.学生在课外文阅读量不够。

3.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解决措施

就存在的问题做一下方面努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3.引导学生多读书,增加学生阅读量。

4.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第五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张宝欣

一、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的出题范围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册内容,考试方式为开卷。试卷知识覆盖面大,[www.vswenku.com]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此次期中考试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其中选择题46分,主观题54分。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 分值是46分,每题2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第二部分是简答题,分值54分,共5个小题。

总体来看,题型题量保持稳定,仍然是四种题型。考查的仍是学科主体知识,比例合理,长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题立意新,视野宽,覆盖面广,难易适中,充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们学科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二、试卷分析

从统计分析来看,平均分为 72分,最高分97 分,最低分18分,及格率 75%,优秀率12%

1、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得分率高。失分较多的试题主要是第7、10、22题。

2、主观题答题概况:

二、三题得分率较高,四题得分率较低。

三、主要错误类型

1、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对题干把握不准确。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3、分析总结能力欠缺。

4、答题态度不认真,有些学生只写选择题不写主观题。答题不够规范,语言不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书写潦草。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将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材料,注重情景教学,案例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生活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下册参考答案2017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十一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课堂作业本答案参考

八年级历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中华书局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初中寒假作业答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uekeziliao/yuwen/7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