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控制、管理与预测、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篇二】

  1、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2、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3、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4、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5、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6、乘法: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7、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8、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9、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10、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寒假作业题

高三年级下2单元作文人教版:奶奶的小木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我是什么》教案

四年级下三单元作文人教版:自然美景之绿萝

四年级上三单元作文人教版:小猪学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娃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坐井观天》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