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金笔头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2.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昼夜长短与时间判断

  要明确季节与节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节永远相反,但是节气是相同的,审题和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在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多少,不能习惯性地以为是30°或者45°。

  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时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冬半年时相反。南半球反之。两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动密切相关,所以,要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规律。

  任意地点,其一年中的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恒为24小时;任意一天,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甲地昼长=乙地夜长。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带来的季节变化是地球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许多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因此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要注意总结具有季节变化规律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及其形成原因。

4.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盐度和洋流

  (1)盐度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5)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5.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6.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1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推荐

高一地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整理

2014高一地理暑假作业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高中高一地理寒假巩固练习题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高一新生学好地理的几点建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