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2017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2017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17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微信扫码分享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涂在答题卡上。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2.观察,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朝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4.我国目前34个省级级行政区划,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省”这一称呼最早源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 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
  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8.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
  9.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A.秦丞相 B.西汉刺史 C.宋三司使 D.明内阁大臣
  10.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割占香港岛
  C.协定关税 D.获得领事裁判权
  11.南京的文阁殿有“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的门联。其中的“顽妖”主要指
  A.外国资本家 B.清朝统治者 C.民族资本家 D.西方传教士
  12.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3.“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14.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
  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材料最能说明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在继续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6.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7.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
  18.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
  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
  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
  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C.*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制
  19.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1.某报刊刊登的“七一”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六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开创新纪元。”这里的“新纪元”新在
  A.革命任务 B.革命手段 C.革命性质 D.革命前途
  22.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亲日派卖国贼”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3.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1954年,毛泽东在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
  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
  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了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26.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2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让少数民主当家作主
  C.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8.在中国近现代,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特色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29.中共xx届xx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xx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30.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31.“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xx届xx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C.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33.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xx届xx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3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别人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中国不打美国牌,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从中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
  B.反对美苏霸权,实行改革开放
  C.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真正的不结盟
  D.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36.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联合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中日关系改善
  37.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38.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xx届联合国大会
  39.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 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4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图片
  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41.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6分)

2017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自我推荐信2017

2017春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2017年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题

2017大三入党申请书2000字

买卖合同:广州市商品房买卖合同(2017最新版)

2017五四青年节的作文300字

2017关于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格式1000字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2017

2017九年级下册化学书答案

欢送领导祝酒词201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17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yi/18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