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把你的手举过你的头顶,你会发现你的手总比你的头要高,说明做事情总比想事情重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些什么吧!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你我不是一直都相信吗?!呵呵,所以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就不要怕了,老天是不会负有心人的。金笔头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舸gě怪癖pì不啻chì思忖cùn安土重迁zhòng

  B.狭隘ài静谧mì发酵xiào悲怆chuàng铩羽而归shà

  C.奇诡guǐ偌大ruò濡染rú发轫rèn熠熠闪光yì

  D.翘首qiáo桑梓xīn宝藏zàng绿林lù恪尽职守g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辜负逃遁家俱贫瘠金璧辉煌后悔莫急

  B.掂念竹篮纹身门框汗流浃背痴心枉想

  C.缔造蛰居水蒸汽震憾根深蒂固震聋发聩

  D.喧哗雾霭厮守蠕动震耳欲聋魂牵梦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3分)

  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香港蕞尔小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绅士爵士,对大陆都表示出息息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B.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C.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D.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5.在下面一句话中的横线上,仿照前两个分句,续写一个分句。(3分)

  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22分)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颔:点头

  B.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固:本来

  C.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3分)

  A.①因致礼焉,遂行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若非钓台耶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无以成江海②呼舟子劳以酒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4.翻译下面的句子。(13分)

  ①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3分)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⑤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四.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句子。(10分)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吾师道也,?

  5.,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6.苟利国家生死以,。

  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5分)

  冻顶百合

  毕淑敏

  1那一年到台湾访问,台湾作家陪我们去岛内的第一高峰玉山游览。随着公路盘旋,山势渐渐增高。一位当地女作家不断向我介绍沿路风景,时不时插入“玉山可真美啊”的感叹。

  2山势越来越高,蜿蜒的公路旁突然出现了密集的房屋和人群。我好奇地问:“他们在干什么?”

  3女作家很淡然:“买茶。”我来了兴趣:“什么茶?”女作家更淡然了:“冻顶乌龙。”

  4我兴致勃勃地说:“冻顶乌龙可是台湾的名产啊,前些年,大陆很多人以能喝到正宗的冻顶乌龙为时髦呢!”说着,我便拿出手袋,准备下车去买茶。

  5女作家一把拉住我的手说:“拜托了,你不要去买冻顶乌龙。你喜欢台湾茶,下了山,我送你别的品种。”

  6冻顶乌龙为何这般神秘?我疑窦顿生。

  7女作家说,玉山峰顶海拔高,有时会落雪挂霜,台湾话就称其“冻顶”。玉山云雾萦绕,人迹罕至,泉水清洌,日照时短,茶品自然上乘,可卖高价,很多农民就毁了森林改种茶苗。天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茶苗需要灭虫和施肥,清清水源也受到了污染。可是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冻顶茶园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她没有别的法子爱护玉山,只有从此拒喝冻顶乌龙。

  8女作家忧心忡忡的一席话,不但让我当时没有买一两茶,时至今日,我再没喝过一口冻顶乌龙。在茶楼,如果哪位朋友要喝这茶,我就把女作家的话说给他听,他也就改换门庭了。

  9又一年,我到西北出差,主人设宴招待。席间,侍者端上一道新菜,报出菜名“蜜饯金菊”。

  10那纷披的金*菊花瓣婀娜多姿,奶油、蜂糖和矢车菊的芬芳,撩动着我们的鼻翼。在主人的邀请下,大家纷纷举筷,赞不绝口。活灵活现的菊花,花瓣像千手观音,厨师好手艺啊!

  11我身边的植物学博士面色冷峻,一口未尝。多年当医生的我忍不住悄声问他:“您不能吃糖?”

  12没想到他大声回答:“我不吃这道菜,并不是有糖尿病,我很健康。”

  13我一时发窘,不知他为什么义愤填膺。植物学博士继续义正词严地宣布道,菊花瓣纤柔娇弱,根本经不起烈火滚油。这些酷似菊花的花瓣,是用百合的根茎雕刻而成的。这几年,由于百合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人们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百合。百合是植物中的“山羊”。

  14大家实在没法把娇美的百合和攀爬的山羊统一起来,充满疑虑地看着博士。

  15博士说:“山羊在山上走过,会啃光植被,连苔藓都不放过。所以,很多国家严格限制山羊的数量,因此羊绒在世界上才那样昂贵。百合也需生长在山坡疏松干燥的土壤里,要将其他植物锄净,周围没有大树遮挡。这样,农民开辟新区种植百合,百合种好了,土地却飞沙走石……”

  16那一天那盘美妙的蜜饯金菊,只被人动了几筷子,那是在植物学博士还没有讲百合就是“山羊”之前,嘴馋的人先下的手。

  17从此,我的花瓶里,再也没有插过百合。在餐馆吃饭,我再也没有点过“西芹夏果百合”这道菜。在菜市场,我再没有买过西北出的保鲜百合,那些洗得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真空袋子里,好像是婴儿高举的拳头,在抗争着什么。

  18一个人的力量是何其微小啊。我相信,这几年中,尽管我不买不喝不吃,台湾玉山上也不会少种一棵茶苗,西北的坡地上也不会少开一朵百合、少沙化一寸土地。然而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也许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出现。

  19“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轰然倒塌,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

  1.请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作者经历了哪两件事。(4分)

  2.请阅读原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任选一句按要求从一个角度进行鉴赏。(3分)

  (1)纷披的金*菊花瓣婀娜多姿,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奶油、蜂糖和矢车菊的混合芬芳,撩动着我们的鼻翼。(用词角度)

  (2)那些洗得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真空袋子里,好像是婴儿高举的拳头,在抗争着什么。(修辞角度)

  3.请简要概括第19段中加点词语“一堵很厚重的墙”在文中的含义?(2分)

  4.选文中女作家和植物学博士的言行所产生的效果,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请分条陈述)。(60—80字)(6分)

  六.作文(30分)

  以“和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二】

  第一卷(36分)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沧桑寥廓钮扣船蒿(gāo)创(chuāng)伤踟蹰(chíchú)

  B.戮力忤逆喝采卮(zhī)酒彘(zhī)肩忸怩(nì)

  C.白壁佝偻干燥涟漪(yǐ)霉菌(jūn)绮(qǐ)丽

  D.蝉联山巅秋毫刀俎(zǔ)草茎(jīng)夜缒(zh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冬季之后,H1N1甲型流感在全球呈现急剧蔓延之势,真是令人长歌当哭。

  B.钱钟书博闻强记,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堪称一代大师。

  C.昨天的故事,今日的历史。纵是时代变迁,但那些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英雄的身姿与背影,却永远清晰地印刻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D.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0月31日在京逝世,噩耗传来,谭老师不能自已,当即赋诗一首,钱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演告诉我们:示弱,有时候不仅仅是软弱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C.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

  D.真正的政绩不是靠坑蒙群众、搜刮百姓、违法乱纪、搞歪门斜道弄出来的,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是否经过集思广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实干出来的。

  4.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深圳女孩黄慧________的骨髓植入广西男中学生程全波的体内,这是内地首例非亲缘异性间骨髓移植的手术。

  ②去年,我市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大三学生的招聘_________。

  ③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________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④这样做________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捐献意见扶植当然

  B.捐献意向扶持固然

  C.捐赠意见扶持当然

  D.捐赠意向扶植固然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5—8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6.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8.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明智。

  三、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然。”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容容:打扮

  B.襄子如厕如:往,到

  C.襄子必近幸子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责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去而事智伯拔剑切而啖之

  B.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襄子乃数豫让曰乃令张良留谢

  D.且吾所为者极难耳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第二卷(124分)

  13.翻译下列语句(16分,每小题4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14——15题。(8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4.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4分)

  15.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五、补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6、(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

  (3)五岭逶迤腾细浪,。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5)软泥上的青荇,。

  (6)满载一船星辉,。

  (7)榆阴下的一潭,。

  (8),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还是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习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7.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6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应用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22、连接句子:(4分)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有的人正当少年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23、仿照第一节诗歌,续写另一节诗歌。(4分)

  山路上

  一组鲜活的镜头

  定格在我的眼前

  让我感到从没有过的沉重

  大山里

  八、作文(60分)

  一首小诗写道:“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助你成长的人。请以“我成长中的感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高一年级语文劝学注释及译文

高一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技巧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年级描写树木的日记:松树

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必修五知识点

学生高一年级的演讲稿模板

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yi/18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