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XX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XX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细胞核。其中,叶绿体和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细胞,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另外,液泡是细胞内的细胞器,而不是内质网。

  细胞器是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微小构造。

  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基本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控制遗传和代谢。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双层膜,形状为椭球形,含核糖体可产生DNA和RNA,能相对独立遗传。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厌氧菌除外),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除成熟红细胞外),分布于代谢旺盛处,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形状为扁平椭球形或球形,含核糖体可产生DNA和R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可分为滑(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加工蛋白,滑面内质网合成脂质。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内质网。

  高尔基体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动物细胞用于分解物的形成,植物细胞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溶酶体,单层膜,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溶酶体。

  液泡单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细胞,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细胞液,色素(花青素,叶绿素等)。

  核糖体无膜,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3.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种,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同时,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含量又与非生物有明显不同,这是生物与非生物差异性的一面.

  9.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原生质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构成细胞的细胞壁.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升高,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n-m(其中n是该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m为肽链条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总质量-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总质量.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相应的物质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而选择透过性是对细胞膜生理特征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才能完成物质交换功能.

4.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免疫缺陷疾病:

  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者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分类:

  ⑴、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造成,生来就有。

  ⑵、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后天形成。

  3、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⑴、病毒:HIV,RNA作遗传物质。

  ⑵、病理: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破坏T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⑶、病症:初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后期: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死亡。

  ⑷、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⑸、预防措施:

  ①、洁身自好,不性滥交;

  ②、不共用牙刷、剃须刀。

  ③、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

  ④、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⑤、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

  什么是生长素?有哪些物质具有生长素效应?

  ⑴、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化学结构式见P-47图3-5)。

  ⑵、苯XX、吲哚丁酸(IBA)等都具有生长素效应。

5.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自身免疫:在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所引起的作用。

  2、自身免疫疾病: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的现象。

  3、植物向光性原理是什么?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4、植物激素:指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5、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是怎样的?

  ⑴、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合成生长素的原初底物是色氨酸。

  ⑵、运输:表现为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⑶、分布:各个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年级地理重要知识点

高三年级物理优秀教案

高三年级英语知识点整理

河南省新乡市2023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方法推荐

高三年级写事作文【三篇】

高三年级生物教案范例

高三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四复习知识点

高三年级下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