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3.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对偶的定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二、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三、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时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对偶的作用

  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五、对偶的注意事项

  对偶时应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4.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4.倒装句

  ①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

  ②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③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④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

  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5.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6.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古今异义

  (1)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2)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3)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4)老大:古:年龄大了。今:兄弟排行第一。

  (5)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6)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7)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8)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年级入团申请书300字左右

高三年级考后总结作文:不能放松总结

高三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范例

700字高三年级书信作文: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年级写物作文600字:高墙之花

高三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开封二模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数试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