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 导语】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提高语文兴趣能帮你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金笔头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一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XX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2.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二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3.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三


  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4.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四


  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5.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五


  一词多义

  ①适:

  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

  适得府吏书:适,刚才

  适彼乐土:适,往、到

  ②为

  为诗云尔(做;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③谢

  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

  ④若

  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⑤故

  大人故嫌迟:故,仍旧

  故作不良计:故,故意

  知是故人来:故,旧的

  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

  ⑥得

  幸复得此妇:得到

  汝岂得自由:能够

  ⑦应

  汝可去应之:答应

  六合正相应:合适

  零泪应声落:随着

  以我应他人:应许

  ⑧举

  举动自专由:动作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举手长劳劳:举起

  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

  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

  ⑨区区

  何乃太区区:愚蠢

  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

  ⑩相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

  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

  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

6.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六


  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徒,空。今义:作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树叶。今义:树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不要归咎。今义:没有罪过。)

  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义:检查。今义:参加、参见等。)

  用心一也。(古义:用,使用;心,心力。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足,脚。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安置,安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以为桂林、象郡。高中英语(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赢粮而景从。(古义: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义:风尚。今义:道路,道德。)

  小学而大遗。(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的元宵节作文1000字

高二年级关于环保的议论文【三篇】

高二年级政治说课稿范例

高二年级说明文作文三篇

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案

高二年级英语备考知识点

高二年级必修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英语知识点归纳

2016高二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年级的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