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三 > 苏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苏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苏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微信扫码分享

1、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2、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3、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4、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5、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6、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7、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8、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10、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11、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12、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
  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
  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13、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14、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15、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16、集气瓶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瓶口是磨毛的)
  17、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8、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9、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20、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苏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苏教版初三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苏教版初一地理暑假作业答案

苏教版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2017

苏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

苏教版初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初一年级历史暑假作业试题

苏教版初三年级下册物理试卷

苏教版初二英语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初一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归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chuzhong/chusan/17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