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三 > 2004年新乡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4年新乡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04年新乡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2004年新乡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4年新乡中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1)同学们现在正紧张地备战中考,对其它事无xiá__________顾及。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biàn__________的神气。
(3)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__________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
(4)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惨绝人寰__________的暴行,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2.修改病句。(2分)
(1)这次回母校,我又听到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

(2)不管外边下起了暴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约定一起去新华书店了。

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6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3)以为文者气之所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枢密韩太尉书》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把洞庭湖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所读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作者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任意写出完整的两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句,以“理想”为话题续写,陵之形成语意连贯的一组排比句。(2分)
例句: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学名著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
B.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路经高老庄收沙僧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10题。(10分)
为穷人领奖
①在人人都想致富的今天,人们怎么使用和消费劳动所获的财富。包括奖金,外人当然无权置喙,可是有一种在今天已经很稀缺的东西——被叫做“感动”的,却可以从如何使用奖金上体现出来。最使我感动的是特蕾莎修女对奖金的使用。
②1979年,当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把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特蕾莎修女时,她似乎感到了某种困惑,因为她从未想到过获奖,而且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突然成为富翁——这是一个今天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而且似乎自己并不适宜于当一个富人,特蕾莎修女本能地迟疑着,而且想拒绝这个奖项和这一大笔一夜之间就可以让她富起来的奖金。但是,诺贝尔奖评委会的颁奖理由却让她发现了自己应当领这个奖和怎样用这笔巨额奖金的理由或思路。
③于是在挪威奥斯陆那金碧辉煌的市政厅,特蕾莎修女郑重地对全世界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个奖项,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随后她既对人类这个世界做出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又对自己的行为原则做了诚实的解释:我既不说,也不讲,只是做。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跟别人分享的结果!其实,这番对全世界的人讲的话已经在为她怎样使用这笔奖金作解释和注脚了。
④没错,很多人都估计对了,她是要把这笔奖金全部捐赠出来。用到那些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身上。但是,特蕾莎修女似乎对此还不满足,而且对金钱还有更多的一丝“贪婪”。当她知道在颁奖仪式上为全体来宾所准备的国宴需要花费不薄的资金时,不禁黯然神伤,眼角溢出了闪光的东西,那是一种感伤的泪。
⑤特蕾莎抹去了眼角的泪,带着深深的不安对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主管者发出真诚的、柔弱的,但又几乎是难以拒绝的请求:客人们能不能不享用这次盛宴,而把这次国宴的钱连同诺贝尔奖金一起赠给我。因为……因为……吃这餐饭可能是一种浪费,一顿豪华国宴只能供10U多人享用而已,如果把钱交给我们使用的话,却可以让1500名印度穷人吃一天饱饭:特蕾莎说这番话的时候带着深深的不安,因为她的请求可能让很多尊贵的客人无法享用这次风光无限的大餐,而且甚为扫兴的是,那里不仅有法国鹅肝酱、法国牛排、挪威鹿肉等世界名菜,而且还有全球名流、学者、头面人物、政要济济一堂的荣耀与风光。但是,为了穷人,特蕾莎修女豁出去了。
⑥出乎特蕾莎的意料,她的要求并没有得罪当年的高贵客人,反而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们一致同意。取消那一年的国宴,把办理国宴的6000美金(一说7100美金)的餐费统统交给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为穷人和孤独的人领奖,连同这笔国宴费和当年的和平奖奖金192000美金,一并捐作麻风病防治基金之用。
⑦我相信特蕾莎修女应当是天底下最让每个捐赠者放心的人,可以不让她打收据,更不用让她报告奖金、捐款的用处(当然这与现代管理理念不合),因为钱都会用在穷人身上,她绝不会挪用一分一厘,因为她只代表着和想着穷人。她一生只有三套简单的换洗衣服(修道服),只穿凉鞋,连袜子都舍不得穿。
⑧我不是在鼓励人们都像特蕾莎修女那样使用奖金,而且我们普通人做不到也没有机会做到。但是,我们只要记着,有这么一位修女使用奖金的行为和过程就足够了。因为,这至少会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些知足,并且平和、安宁。
6.通读全文,概述特蕾莎修女最终决定领奖的原因。(2分)
7.细读④、⑤段,说说“贪婪”一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8.特蕾莎修女向颁奖仪式的主管者发出请求时,为什么带着深深的不安?请用曲线在文中划出表示原因的句子。(1分)
9.为什么说特蕾莎修女是天底下最让每个捐赠者放心的人?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10.特蕾莎在接受颁奖时说:“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跟别人分享的结果!”你认为导致世界贫穷的原因还有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l~15题。(11分)
太空不是天堂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地球之外的宇宙有着美好的向往,并对探索太空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无数的问题。比如,上过天的人比起终身在地球上生活的人是否身体更健康长寿;太空是不是就比地球要美妙得多并更适宜于人居住,以至于死后有上天堂与下地狱的重大区别;人没有了地心引力或地心引力减少了是不是有利健康;月球和太空那样的环境是否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极乐园?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只要看一看今天曾经上过太空的人的健康状况就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答案:上“天”容易下“凡”难,上过天的人回到地球后在身体健康上都会有所损害。
1998年美国报道了随“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的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因患癌去世的消息,终年73岁。这个寿命与如今的普通人差不多,因此恐怕难以称为长寿。登月未成功的“阿波罗13号”宇航员杰克•斯韦吉特于1982年患骨癌去世,属于短寿。
尽管这两人的死亡和患病在宇航员中的比率不大,而且与普通人的患病率和残废率相比也不会有什么统计学上明显的差距。因此也不可能得出宇航员易早衰和患病的结论,但是考虑到另一种因素——宇航员都是万里挑一和有特别保健措施的,身体肯定比一般人要健康得多,再综合地面和空中的一些实验结果,就可能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他们在空中比常人受到的健康损害要大得多。
太空不仅不是天堂,相反,它对于人类还是个十分危险的环境。它的危险在于太空是一个集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微重力、流星体、空间碎片为一体的恶劣环境,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十分有害,而且在航天飞船或航天飞机中还要加上巨大的噪声和剧烈的振动这样的负面因素。因此,人类想在太空或其他星球,如月球或火星上生存,是很难做到的。仅仅是从1500名飞行员中才选出了杨利伟等14名航天员就可以看出,去往太空对人的身体和体能是多么巨大的挑战,更何况即使具有航天员的身体条件,也还要穿上特殊的防护用具。
宇航员在太空受到的健康损害主要有辐射和因微重力环境的失重而造成的肌肉和骨骼的萎缩。太空中的辐射主要有X射线、Y射线、宇宙射线和高速太阳粒子。前两者已被大量事实证明是致癌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元凶,而宇宙射线是由低原子的氢到重原子的铀的离子组成。是一些高能粒子。在地上的粒子加速器实验表明,动物吸收高剂量的粒子会造成神经脑组织损伤和癌症等疾病。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还会造成人和物体的失重,因而人和生物的肌肉和骨骼会萎缩。在地球上,人们的肌肉和骨骼要不断抵御重力,因此可形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动态平衡使肌肉和骨骼保持健康的张力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常态。但是太空是一个典型的微重力环境.不可能刺激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功能,因而它们的萎缩也是必然的。这个原因与截瘫和偏瘫的病人无一例外患骨骼和肌肉萎缩一样。
①在和平号空间站工作了5个月的诺姆•塔加特回到地面后,经检查,他的大腿骨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器官要早衰5年,这就是微重力环境造成的后果,比地上瘫痪病人不能锻炼的结果还差。
而且,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宇航员体内钙的情况表明,在太空,②宇航员骨骼的钙每天约减少1/4克,尽管回到地面后会慢慢恢复,但每天只复原1/10克。所以至少要用在太空中2~3倍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状态,而且并不是每个宇航员的钙都能完全复原。钙的丢失是人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造成一系列病症,如骨质疏松和骨折。不过航天航空医学专家认为也可以设计锻炼方式来阻止钙的大量丢失,但能否完全阻止还难以断定。
另外在太空由于失重,会造成内耳平衡器失常,加上骨关节不能感受到重力造成的压力,而眼睛仍能看到头上的天空,便会有晕船感。久之,可造成前庭——视觉反射的损害,长时间都不能把眼光集中到目标上。
迄今为至的探索和研究一再证明,世上并不存在比地球更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天堂或栖息地,人类最舒适的伊甸园就是我们所有人赖以生息和繁衍的地球。所以。对于我们惟一的家园,只要珍惜爱护并节约它的资源,把它建设成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就能拥有现实的而非想像的天堂。
11.速读全文,简要说明“太空不是天堂”的理由。(2分)
12.宇航员在太空受到的健康损害主要有哪些?(3分)
13.指出划横线的两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2分)
14.文中加点的词“十分”、“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5.对人类来说,太空不仅不是天堂,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环境,但人类为什么还要锲而不舍地进行太空探索呢?请根据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见解。(2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题。(11分)
略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卡索夫
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常比做养料、良药、阶梯、翅膀、阳光、朋友、伴侣、导师等,这些比喻都不过分。社会发展中,书不能缺少,否则将不可想像。关于书的锦言,读不完,用不竭。这是事物的一方面,也是重要方面。
然而它的另一方面,却不该忽视,那就是2300年前,孟子提出的重要命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引文中的“书”,原指《尚书》,即《书经》。这位老先生读《尚书•武成》篇时,对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中“血流漂杵”(鲜血将捣米的大槌漂起来)一语产生怀疑。孟子虽崇信《尚书》,但却认为上述记载不是事实,不可“尽信”(全信),故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说。后来,人们将该命题的“书”外延成普通的书。
中外书籍的历史反复证明这个命题不仅正确,而且带有哲理性,不断指导人们的实践。
二十四史记录许多久经考验的史实。从中看到相应朝代的历史面貌,在中外史书中享有盛誉,一直以“信史”相称。然而大量事实证明,并非每句话、每件事情都可以大胆相信。浮夸冗滥,阿谀奉承者有之;枉屈失实,荒诞不经者有之;琐细无聊,虚美滥誉者有之;私情恩怨,任意予夺者有之……如班固《汉书》,在二十四史中可谓上乘。然而当代史家陈直指出2000余条需要“新证”,包括失实、错误。一代文宗欧阳修等撰写的《新唐书》是“文直事核”的“良史”。但该书完成后。年轻史家吴缜便指出“讹文谬事,历历具存”,多达460条。当代人记载当代中事情,要受到种种局限。历代封建统治者,总要掩盖自身的阴暗丑陋,而夸耀文治武功。基于此,《哀册》、《祭文》、《墓志铭》、《神道碑》,乃至《实录》等,虽记录些可信材料,但普遍带有粉饰之偏。读者对这些当代人记录的材料,应格外注意。
伯乐儿子拿着《相马经》到处寻找千里马,一无所得。赵括熟背兵书,死搬教条,结果数十万赵军被坑杀。中国革命一度恪守本本,损失颇大,牺牲特多。这些“尽信书”的读者,目光短汽,充满偏见,频频误事败事。从这个角度言,无书,固然没有书本知识,但在实践中可逐渐获得知识。“尽信书”者比他们更难接受真理。
读书,特别是治学,应吸取“尽信书”的教训。为此,可能触犯权威、神明、传统、习惯……但需要有志气、勇气和骨气。如此。才能解放思想,大踏步前进。
仅读一本书,接近无知;只读一家书,过于单调;尽读一派书,存在危险。这种做法,只能知道一种声音、一类调子。以此判断事物,仍摆脱不掉固有的窠臼,易于使思维教条、片面乃至僵化。为此应该读诸家书、各派书,甚至包括佚文、野史、笔记等。进而对比、鉴别,以便弃劣选优,克服“尽信书”的毛病。
考辨是治学的根本方法之一。书里常常是瑕瑜互杂-。一对错难分。不善于考辨.不足以辨真伪、识对错。通过考辨,可以决定信与不信,信多少,弃多少。
只要本本主义存在;迷信书的意识不灭,孟子的上述命题就不可能失掉生命力。在今天,仍然具有它的重要意义。
16.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17.作者举了哪两类事例来论证观点?(2分)
18.作者认为“信史”、“良史”仍有谬误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9.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做到不“尽信书”?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5分)
五、阅读下面古文古诗,完成20~24题。(12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莜,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枉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坐法华西亭 B.若垤若穴
因使唐雎使于秦 若为佣耕,何富贵邪?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2.本文写西山之特立,是为了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23.我们还学过欧阳修写的一篇写游写宴的散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行不行?为什么?(2分)
(2)谈谈你对诗中“真意”一词的理解。(2分)
六、作文。(40分)
经济学家孙治方一直把学者陈翰笙当作自己的引路人,说:“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可陈翰笙知道后却说:“不记得了。”并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孙治方选择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什么功劳。”
一个铭记着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别人对自己的恩情;一个却不记得自己做过的好事,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这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我们记住的人或事,请你以“记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2004年新乡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04水电定额

在2004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4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2004年扬州中考满分作文-时代赋予我的天空2

公安局党委2004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2004年高考重庆广东卷作文题目

2004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广安市2004年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04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作文题目荟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04年新乡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chuzhong/chusan/17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