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三 >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三# 导语】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祝你学习进步!下面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1.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2.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一、化学方程式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在反应中不易得电子,性质稳。

3.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刚石(C)是天然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酸、碱、盐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 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5.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一、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二、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三上册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历史初三上册寒假作业答案2015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三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2016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沪教版

外研版2017初三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物理期中知识点

初三上册化学《硬水和软水》知识点归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chuzhong/chusan/174469.html